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城西北侧,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李氏祠堂,唐太宗李世民亲书“李家龙宫”。如今,这里成为天下李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场所。2011年12月2日,李家龙宫被公布为第七批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——2024年5月2日中午,路过陇西县城的时候,参观完陇西县博物馆,我走进对面免费开放的李家龙宫景区。这里是一处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,殿堂林立,环境肃穆。建筑规模较大,整体坐西北朝东南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组,东西长约600米,南北宽约440米。走进大门,迎面竖立着一块九龙灵璧石,表面的纹路好像九条腾飞的巨龙。在后方的戏台上,镶嵌着李姓的图腾,由虎、木、子三部分组成的圆形图案。相传,皋陶是李姓的始祖,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,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,子是鸟卵,象征子孙。这里的建筑毁于唐朝末期,明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集资重建,清末和民国初年又陆续进行部分增建。解放以后,改为学校,现存十一座古建筑。玄元殿是主祭区的正殿,供奉着老子李耳的圣像,左侧的祖师殿供奉纯阳祖师李琼,右侧的李崇殿供奉陇西房始祖、秦陇西郡郡守李崇。在北侧的过殿内,陈列着李贺墓碑和李汝相像,南侧的道德经殿陈列着老子《道德经》碑刻。1993年以来,当地政府筹措资金,对李家龙宫进行维修保护。2003年9月,这里正式向游人开放,吸引世界各地李氏组织和李氏族人10万多人次寻根祭祖。在主祭区的后方,矗立着五座假山,分别名为普贤崖、文殊岭、白衣岩、接引山、太乙峰。绿荫丛中,假山之上,修建着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,周围环绕着戍边楼、聚贤楼、郡公楼等。清顺治五年(1648),这座后花园毁于战乱,仅存“北天第一门”牌坊。1994年,在李家龙宫西北侧的仁寿山公园内,修建气势恢宏的陇西堂,外观模仿明清时期宫殿,丹青彩绘,飞檐翼然,角悬风铃,庄严肃穆。在大殿的四角,分布着二圣殿、江王祠、晟公祠、济公殿,跟大殿共同构成“五福图”的吉祥布局。唐代,修《氏族志》,以李姓为姓氏之冠,规定天下李氏以陇西为郡望,对归降的显赫之人赐予李姓。同时,李氏子弟分封全国,陇西堂号遍布各地,形成“天下李氏出陇西”的说法。唐朝末期,社会动荡,陇西李氏举族南迁,李家龙宫数次遭劫。最终,这里变成一片废墟,地下堆积厚厚的瓦砾,曾经被当地人称为“瓦渣坡”。如今,适逢盛世,重现辉煌。点击下方,观看相关图文——我是申威隆,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“非优秀”毕业生,著名的90后“陕西文博一哥”,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“申局”。长按下方二维码,关注《关中拍客》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